近期,國債市場呈現(xiàn)出顯著的下行趨勢,不同期限的國債到期收益率紛紛走低。據(jù)Wind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12月17日,備受關注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接近1.7%的低位,而3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跌破2%,觸及歷史新低。這一系列變動,不僅引發(fā)了債券市場的熱烈討論,也帶動了債券基金凈值的持續(xù)攀升,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目光。
在債券市場的牛市行情下,上銀基金提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觀點:在當前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與債券相比,股票的性價比顯得尤為突出。上銀基金認為,這標志著權益資產的配置窗口已經打開,適當提高權益類產品的配置比例,是當前市場環(huán)境下的理性選擇。
隨著財政政策的積極實施和貨幣政策的適度寬松,國債到期收益率的下行趨勢進一步加速。然而,上銀基金觀察到,權益類資產,特別是紅利資產的價格并未完全跟隨上漲,其股息率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12月17日,滬深300的股息率為2.97%,而中證紅利指數(shù)的股息率更是高達5.26%,顯示出較高的配置價值。
從股息率的角度來看,當前權益市場的性價比已經達到了歷史高位。根據(jù)Wind數(shù)據(jù)統(tǒng)計,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4年12月17日,股債性價比(即股指股息率除以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)一直處于較高水平,這進一步印證了上銀基金的觀點。
在金融監(jiān)管部門推出的一系列支持經濟穩(wěn)定增長的政策,以及財政政策的積極發(fā)力下,權益市場正迎來更多的結構性機會。財政部通過發(fā)行特別國債來支持“兩新”“兩重”項目,并擴大地方專項債規(guī)模以化解隱性債務,這些措施為權益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中國經濟正邁入通脹(預期)的過渡期,這也為權益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。上銀基金指出,未來他們重點看好三個投資方向:一是紅利類權益資產,其配置價值明顯提升且勝率較高;二是受益于財政補貼、化債等先行政策的板塊,如“兩新”“兩重”領域和服務消費等;三是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成長板塊投資機會,包括機器人、AI玩具、AI眼鏡等AI落地應用,以及自主可控要求下的國產替代行業(yè),如半導體、工業(yè)母機、航空裝備等。
上銀基金表示,他們堅信長期投資的理念,將依托自身強大的權益投研實力,深入挖掘紅利、內需及成長領域的投資機會,以期與廣大投資者共同分享權益市場的長期價值。但同時,他們也提醒投資者,基金投資存在風險,需要謹慎對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