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音頻設備領域,便攜解碼耳放一體機曾是小眾玩家的心頭好,但近年來逐漸被邊緣化。主流觀點認為,隨著音樂播放器推力提升,這類設備的需求被大幅稀釋——普通耳機已無需額外驅動,高端大耳則更依賴臺式設備。然而,當流媒體音樂與高碼率藍牙技術興起,便攜解碼耳放的價值開始被重新審視。曠世之聲推出的SIGMA,正是這一趨勢下的破局者。
作為CMA18P的迭代型號,SIGMA延續(xù)了包豪斯設計語言:航空鋁材機身經(jīng)超細噴砂處理,搭配復古LED指示燈與昆侖玻璃面板,科技感與精致感并存。功能布局上,設備集成了電源、音量調(diào)節(jié)、輸入切換、增益調(diào)整等實體按鍵,新增的IEM/HP OUT模式成為核心亮點——通過64級精細音量控制,可針對入耳式耳機與頭戴式耳機提供差異化調(diào)音。這種設計不僅解決了傳統(tǒng)設備“一刀切”的痛點,更讓用戶無需頻繁切換設備即可適配不同耳機。
硬件配置方面,SIGMA搭載AK4493 DAC芯片與XMOS XU316解碼方案,結合電流模放大專利與全分立全平衡電路,峰值功率達5W。實測中,驅動MEZE 109 PRO等低阻抗大耳時,低增益模式即可呈現(xiàn)接近臺式設備的解析力;面對拜雅T1二代(600Ω阻抗)時,雖未完全釋放潛力,但已能展現(xiàn)其雜食特性。唯一妥協(xié)在于持續(xù)使用30分鐘后,機身溫度升至43℃左右,不過4300mAh電池仍能支持12小時續(xù)航,雙Type-C接口也支持邊充邊用。
連接性是SIGMA的另一大優(yōu)勢。作為蘋果MFi認證設備,它同時支持高通驍龍暢聽技術與索尼LDAC編碼,藍牙5.4芯片更覆蓋aptX Adaptive、LE Audio等全協(xié)議。這種兼容性使其既能滿足iOS用戶的無損傳輸需求,也能為安卓陣營提供高碼率音頻體驗。
聲音表現(xiàn)上,IEM模式強調(diào)溫潤醇厚的中頻,低增益下仍保持充足動態(tài),適合長時間聆聽;HP模式則突出凌厲的線條感與迅猛的瞬態(tài),監(jiān)聽風格明顯。兩種模式共享中性聲底與極低背景噪音,微動態(tài)細節(jié)如吞咽聲、伴奏點綴等均清晰可辨。聲場表現(xiàn)尤為突出,橫向開闊且過渡自然,縱向層次合理,甚至可媲美萬元級播放器。
從市場定位看,SIGMA打破了便攜與臺式設備的界限。它既能驅動耳塞時不產(chǎn)生底噪,又能讓大耳展現(xiàn)完整框架,3999元的售價更填補了中高端市場的空白。盡管與頂級臺機相比,其在從容度與動態(tài)響應上仍有差距,但在電池供電的前端中,已是最接近臺式體驗的選擇。這種“掌中臺機”的定位,或許正是便攜解碼耳放品類重獲生機的關鍵。